金融 NEWS

让信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时间:2025-08-19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列为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基础设施,明确加快建设资金流信息平台。为贯彻落实好《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精神,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资金流信息平台2024年10月上线运行以来的情况,印发了《关于运用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统筹构建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长效机制,为强化资金流信息平台服务功能、健全企业增信机制、促升信用信息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质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决策部署的正确指导下,资金流信息平台助力信贷融资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更加凸显,上线运行9个月以来,已为6000多万户企业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近7000亿元。
 

一、资金流信息平台

为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资金流信息平台是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基础设施,优化信贷资源配置,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顺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
 
(一)资金流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
 
加强信息互联互通、贯通数据孤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聚焦金融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征信服务,坚持集成创新、开放创新理念,综合应用数据账户、开放银行、传统征信优势集成,创新建设资金流信息平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方案。资金流信息平台作为服务国家金融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按照开放共享、实时互动、按需调用等原则,依托金融专网联通金融机构,搭建起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的“高速公路”,解决了资金流信用信息跨机构共享的难题,通过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二)资金流信用信息质优、面广,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实际需要。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是基本国策。征信中心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以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为着力点,优化资源配置,组织金融机构按照统一规范统计加工中小微企业资金流水信息,为每一个企业建立自己的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面向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信息共享服务。资金流信息平台的三个显著特点极为有力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一是资金流信用信息全面、真实、可靠,是优质的信用信息,能为金融服务提供多元数据支持;二是覆盖企业面广,具有普惠性,目前已为6000多万户企业建立了资金流信用信息档案,基本实现了中小微企业的全覆盖;三是定位为公益性服务,建设运行维护成本由征信中心承担,以最大化社会效益为目标,能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三)资金流信息平台为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多维立体数据要素。
 
资金流信息平台通过对资金流信用信息的挖掘分析,深度提炼企业与公用事业部门、商业贸易伙伴、投融资伙伴的资金往来信息,对外提供两类信用产品,即资金流信用信息明细汇总(颗粒度为月度,包含11个信息段、95个数据项)和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颗粒度为季度,包含18个信息段、184个数据项),基本涵盖了金融机构、企业开展经济活动所需的数据要素。资金流信用信息归集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流动数据,与企业信贷数据一起构建起全面反映企业信用图景的信息支持,两类数据同步应用进行多维度信用信息交叉验证,能更加全面准确地刻画企业信用图景,健全信用评估体系,帮助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以多维数据要素为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了有力抓手。
 

二、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长效机制

持续激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动能

 
为畅通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中国人民银行把资金流信息平台作为重要抓手,制定印发《工作方案》,系统性构建资金流信息平台有贷有查、易查易用的长效服务机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提出了四个核心任务,为运用资金流信息平台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了制度依据。
 
(一)完善应用机制,提升资金流信息平台服务效能。
 
资金流信息平台已应用在金融机构授信决策和风险管理流程中,为进一步发挥其作为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重要基础设施的积极作用,《工作方案》从支持授信和防范风险两方面明确应用机制。支持授信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流信息平台深度应用融入本机构信贷管理策略,作为开展授信活动尽职免责的参考依据,同步应用资金流信用信息产品和征信系统企业信用报告进行多维度信用信息交叉验证,帮助信用白户、信用薄户、无抵押无担保的中小微企业提升融资可得性,实现普惠小微融资的广覆盖。防范风险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流信息平台嵌入信贷管理系统,运用资金流信用信息产品持续跟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经营状况,全流程做好风险管控,运用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构建符合科创、普惠等重点领域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
 
(二)拓展共享范围,延伸资金流信用信息普惠半径。
 
资金流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方便快捷地实现了资金流信用信息的跨机构、跨区域共享。为充分释放资金流信息平台全国联网统一共享的优势,《工作方案》从扩大金融机构接入范围和丰富资金流信用信息覆盖维度两方面推动应用。一是鼓励更多金融机构积极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资金账户的覆盖面,助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二是从信息覆盖广度、信息共享深度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资金流信用信息,为企业提供更多元的增信依据,为金融机构提供更精准、更贴合实际的数据要素。
 
(三)夯实运行基础,筑牢资金流信息平台发展根基。
 
资金流信息平台的稳健高效运行是保障资金流信用信息充分发挥价值的基础。《工作方案》提出,征信中心要以用户为中心,逐步建立完善资金流信息平台与信贷市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持续完善资金流信息平台互联网、微信小程序等便捷惠民的查询服务渠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完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生态;以安全为基础,通过制度规范、科技升级等多种措施提高数据治理水平,确保信息安全。
 
(四)深化产品应用,释放资金流信用信息数据价值。
 
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接入金融机构综合利用资金流信用信息适配多层次的信贷产品。为深入挖掘资金流信用信息数据价值,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工作方案》强调金融机构应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立足自身业务特色和科创企业、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等实际需求,融合业务场景,探索创新“资金流信用信息+”金融产品,用全面精准的信用评估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推动信贷资金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同时,《工作方案》明确资金流信息平台应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支持,运用资金流信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不依赖核心企业信息的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真正让资金流信息平台成为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重要支撑。
 

三、资金流信息平台支持

金融“五篇大文章”成效初显

 
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运行以来,社会反应热切,各参与方积极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了信用白户、民营小微、支早支小、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信贷可获得性。截至2025年7月底,资金流信息平台支持科创型、农业生产类等企业授信金额已近7000亿元,助力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成效初显。
 
(一)夯实评估基础,为科技金融全周期赋能增效。
 
科创型企业普遍存在投入大、周期长、资产轻、无抵押等特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各阶段要获得融资支持,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适配的信息支持授信评估。资金流信用信息提供的经营收支、资金往来等信息,能够科学助力金融机构识别科创型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需求等特征,建立符合科创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模式,在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提供精准的资金支持。以广东省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战略,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创新打造“数据穿透+多维评价”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精准破解科创企业“技术强、流水散”的融资困局,指导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率先构建“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多维授信模型,形成“技术专利—信用资产—产业跃升”的科技金融生态闭环,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金融引擎。截至2025年7月底,广东省金融机构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为1124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03.5亿元。
 
(二)实现企业广覆盖,切实支持普惠金融。
 
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根本出发点是为没有信贷记录、薄信贷记录的企业增信,拓宽信用服务触达企业的覆盖面,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以来,金融机构积极应用资金流信用信息探索开发契合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链条。例如,安徽省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开展“增信流水贷工程”,并作为全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举措,鼓励辖内金融机构围绕“增信流水贷”主题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持续推动信贷授信、风控、流程数智化转型;中国工商银行推出新一代“经营快贷”,中国民生银行开发“民生惠信用贷”,徽商银行针对没有信贷记录的企业推出创新产品“首户e贷”,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创新纯信用“流水贷”等。各类信贷产品的推出,不仅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找到了新途径,更为新形势下构建融资服务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范围内资金流信息平台累计支持普惠金融授信超过4200亿元。
 
(三)畅通互联互通的数据通道,激发数字金融发展潜力。
 
资金流信息平台推动资金流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促进数据要素流动,推动金融机构在全信贷流程中加大数字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应用,加快数字金融创新和转型,为数字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创新推出“资金流信用信息+”数字化信贷服务模式,以数字技术构建“首贷增信+智能风控+流程再造+产品创新”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搭建动态信用评估模型,精准评估企业经营、收支和偿债能力,勾勒企业信用“全息画像”,为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小额信用贷款普遍实现“T+1”高效放款,显著提升企业融资体验与金融机构流程管理能力。截至2025年7月底,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运用资金流信息平台促成企业融资近350亿元。
 
(四)构建可塑性金融场景,助力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资金流信用信息具备多场景应用价值,通过与各类政策工具协同配合,能够有效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精准匹配市场需求、放大政策协同效应。金融机构利用资金流信用信息的优势,纷纷围绕“绿色+农业”“绿色+产业”等多场景,应用资金流信用信息打造“绿农贷”“环保贷”“能效贷”等新型信贷产品体系,精准支持“三农”、绿色低碳小微企业发展,如中国银行创新打造“绿色供应链脱核链贷”、徽商银行推出“碳减排贷款”“节水贷”、山东省农村信用联合社推出“绿色产业贷”“绿色转型贷”等特色产品。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江门市分行还将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与金融链式支持以旧换新专项行动结合,创新设立基于“应收补贴+资金流信用信息”模式的“粤焕新商户贷”,通过“补贴确认—资金流信用信息验证—授信审批—线上支用”的全流程数字化操作,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形成“补贴撬动需求—信贷赋能供给—供需互促循环”的内需扩容路径,为扩大内需战略注入金融动能,有效释放政策协同红利,专项行动开展仅3个月,就支持辖内金融机构投放绿色贷款4.9亿元。
 

四、下一步工作

 
征信中心将积极贯彻落实《工作方案》部署,把资金流信息平台作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与各参与方协同发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构建立体联动协同机制。
 
资金流信息平台各参与方以《工作方案》为指导,加强合作、共同联动,全面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联动协同机制,共同构建运用资金流信用信息产品与征信报告同步应用的多维度信用信息评估机制,充分挖掘资金流信息平台数据价值,探索创新贴合实际业务场景的应用产品,通过深度应用促进资金流信息平台不断升级优化,推动形成愿用、能用、会用、好用的长效机制。
 
(二)进一步扩大接入机构范围。
 
为高质量建设好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资金流信息平台支持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接入,全面实现资金流信用信息的互惠共享,最大化发挥资金流信息平台的社会效益。目前,资金流信息平台已经接入1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546家地方性金融机构,2025年预计还有1300多家金融机构接入,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有开设支付结算账户业务的金融机构全覆盖。
 
(三)做好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征信中心始终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将持续优化资金流信息平台服务方式,保持信息主体咨询答疑、业务指导、异议受理等服务渠道畅通,主动靠前解决信息主体反映事项,建立健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体系。与接入机构共同健全资金流信用信息管理机制,强化资金流信息平台技防安全体系和制度约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使用,为信息主体筑牢权益保护防线。
 
(四)加强宣传引导。
 
资金流信息平台作为新建设的金融基础设施,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的宣传引导,培育应用资金流信用信息为中小微企业增信的信用意识。征信中心将协同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充分认知资金流信息平台助企融资增信,合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生态,快速畅通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


上一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统一登记开创动产融资市场发展新局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