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动态 NEWS

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如何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

时间:2025-08-19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经开区,自2016年起便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系统性构建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实现对区域主导产业的精准赋能。笔者以为,政策体系的构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区域产业规划、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等多维度因素紧密交织,体现出政策导向与市场逻辑的深度融合。

 

一、构建科技金融政策体系,强化区域产业支撑能力。

 

1.创新引导基金运作机制,推动科技金融资源精准配置。

 

惠山经开区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尤为突出,特别是在产业引导基金的运作机制上,形成了“懂地方、懂GP、懂产业”的投资理念。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选GP机制,严格筛选具备产业洞察力和投资能力的基金管理人,同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精准配置资本,实现产业价值与资本价值的最优匹配。此外,产业引导基金还通过返投比例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区域产业的支撑作用。同时,惠山经开区通过搭建科技金融平台——无锡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构建“政策+平台+服务”联动模式,推动科技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服务落地,为后续私募基金发展与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撑。

 

2.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多元布局,功能定位清晰。

 

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惠山经开区依托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打造了涵盖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路演对接等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市场、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资源,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条。例如,惠山科技金融中心通过设立星程惠开天使基金,聚焦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早期融资支持;同时,依托引导基金的虹吸效应,集聚社会资本超600亿元,带动80余家产业项目落地,形成良好的产融生态圈。此外,平台还积极对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助力企业实现“知产变资产”。通过建立“基金+担保+银行”协同机制,平台实现了融资服务的全流程覆盖,包括评估、担保、贷款等环节,显著提升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与成功率。这些平台的布局与功能定位,为科技金融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3.定制化服务与产业链金融协同发力,精准对接科技企业融资需求。

 

惠山经开区在科技金融服务中注重“定制化”与“场景化”结合,围绕企业成长路径,构建了以产业链金融为核心的精准服务体系。通过“股债联动”的长效化普惠性融资服务机制,惠山经开区在产业资源链接、多轮融资、战略规划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度赋能,推动企业实现从初创到成长再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发展。例如,惠山科技金融中心与2家银行签署投贷联动合作协议,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融资路演”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此外,惠山经开区通过“基金招商”模式,成功引入吉利百亿高性能电驱动项目、58人力资源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母基金+自主管理基金”的双轮驱动模式落地,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产业链金融方面,惠山经开区通过基金招商、投贷联动、资本运作等手段,推动形成“招得来、落得下、留得住”的产业生态,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协同发展的主要成效

 

1.科技金融撬动投资增长,推动区域经济活跃度提升。

 

无锡惠山经开区通过科技金融手段,有效推动了招商项目的落地与资本的引入,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以科技金融中心为核心平台,惠山经开区构建了“母基金+子基金”的多层次基金体系,形成了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这一资本力量的引入,直接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并通过项目落地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扩张。例如,2024年底,惠山科技金融中心旗下基金深度参与独角兽企业云鲸智能的融资布局,助力其完成数亿元融资,并推动其高端清洁产品生产线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进一步巩固了惠山经开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优势。与此同时,招商项目的推进带动了区域就业结构的优化,吸引更多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集聚,形成了人才—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从整体经济指标来看,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惠山经开区的经济活跃度和增长质量。

 

2.资本引导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转型。

 

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科技金融通过精准引导资本流向,有力推动了惠山经开区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惠山科技金融中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制造、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推动资本与产业的深度绑定。以光子制造产业为例,2024年金秋招商月期间,总投资超30亿元的宏光光电子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惠山经开区,标志着该区在光子制造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这一项目不仅填补了区域产业链的空白,也推动了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此外,科技金融中心还通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策略,支持早期科技企业的孵化与成长,进一步夯实了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资本的引导作用在产业链升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跃迁。

 

3.基金生态体系完善,助力区域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惠山经开区通过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基金生态体系,为区域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支撑。科技金融中心以“基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横纵相连、链接全球的资本招商网络与创新磁场。这一生态体系不仅提升了资本的配置效率,也增强了区域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以星程惠开天使基金为例,其通过串联技术、人才、科创、招商等发展要素,护航“初而新”企业的成长,有效推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此外,惠山科技金融中心在2024年引导弘晖基金、金浦投资等社会资本投资区内企业7家,投资金额超过1.2亿元,进一步激活了区域创新活力。基金生态体系的完善,不仅提升了惠山经开区在科技金融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支撑。未来,随着与TCL创投基金、中科创星基金等产业资本的深度合作,惠山经开区有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的协同发展。

 

4.招商模式创新,政策配套体系系统完备,强化产业落地保障

 

无锡惠山经开区在产业招商实践中,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链和资本招商等多元化路径,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招商体系。市场化招商方面,2023年8月成立的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首个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专业招商平台,迅速落地项目10个,总投资近30亿元,注册企业超70家,形成“大招商、大产业”服务体系。产业链招商方面,惠山经开区围绕“433”现代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字信息四大主导产业,精准对接上下游企业,如赛腾医疗、国信医药等医疗大健康头部企业落户,推动形成“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全链条生态圈。资本招商则通过“基金+总部”模式,如惠山科技金融中心与约印医疗共同组建医疗合作基金,三年内计划招引不少于6家医疗大健康头部企业,实现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招商效率,也增强了项目落地的可持续性,为惠山经开区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当前协同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制设计尚存割裂,政策协同性有待提升。

 

当前,无锡惠山经开区在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协同发展过程中,政策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在机制设计层面仍存在一定的割裂现象。一方面,科技金融政策与产业招商政策在目标设定与执行路径上尚未实现高度协同。科技金融政策更多聚焦于资本引导与项目孵化,而产业招商政策则侧重于重大项目落地与产业链完善,两者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未能形成统一的政策合力。例如,缺乏统一的产业导向与项目筛选标准,导致部分项目与区域主导产业方向存在偏离,未能形成集中突破。另一方面,政策工具的协同性不足也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尽管惠山经开区已推出天使贷、人才贷、科技贷等金融工具,但这些工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未与产业招商政策形成闭环联动,未能高效打通“政策—资本—项目—产业”的完整链条。这种机制层面的割裂,不仅降低了政策执行效率,也削弱了科技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2.资本与产业对接效率受限,信息与路径障碍并存。

 

在资本与产业的对接层面,惠山经开区虽已构建起覆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题园区,但基金投资与产业项目落地之间的匹配度仍有待提升。一方面,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尽管惠山经开区通过基金朋友圈拓展了广泛的项目储备,如图达通、海柔创新、深蓝动力等明星项目已成功落地,但这些项目的筛选与投资仍主要依赖于基金自身的判断,缺乏与地方政府产业规划的深度协同机制,导致部分优质项目未能获得及时支持,而部分基金则可能将资源投向与区域主导产业关联度不高的领域。另一方面,资本退出路径不畅也制约了基金运作效率。目前,惠山经开区产业引导基金整体退出比例较低,反映出项目培育周期长、资本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例如,部分基金在项目投后管理中缺乏产业协同能力,难以在项目成长过程中提供持续性的资源支持,从而影响了资本的流动性与基金的良性循环。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资本与产业之间的对接效率仍需通过机制优化与资源聚合加以提升。

 

3.政策执行效果存在落差,激励传导链条不畅。

 

尽管惠山经开区在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领域出台了多项政策,但在政策执行层面,激励传导链条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断裂。一方面,政策激励的落地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尽管惠山经开区已设立星程惠开天使基金,并提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理念,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企业仍难以有效对接政策资源,尤其是一些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与持续的融资能力,难以获得资本出手。另一方面,科技金融工具的使用仍未能充分服务于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尽管惠山经开区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基金体系,并通过科技金融中心推动产融生态圈建设,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政策工具的使用仍停留在“有政策、无响应”的状态,未能真正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与市场信心。例如,部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获得政策支持后,仍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周期长等现实问题,反映出政策激励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落差。这一问题的存在,提示政策执行层面仍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提升政策工具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四、协同机制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建议

 

1.顶层设计协同是科技金融与产业政策融合的基础。

 

科技金融与产业政策的融合,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构建目标导向一致、功能定位互补、实施路径协同的政策体系。当前,惠山经开区已初步形成以基金集群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总规模超600亿元的基金集群为区域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吉利百亿高性能电驱动项目、图达通激光雷达项目等均通过基金引导实现快速落地。从政策导向看,科技金融旨在通过资本手段激活科技创新动能,而产业政策则侧重于通过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笔者以为,推动科技金融与产业政策的融合,需要在国家政策框架下,结合地方产业特点,构建以基金引导、政策激励、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协同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科技金融对产业发展的适配性,也有助于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动态调整机制是科技金融与产业政策融合的保障机制。

 

科技金融与产业政策的融合并非一成不变,而需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和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当前,惠山经开区已形成以“创新积分制”为核心的科技企业评价体系,该机制通过量化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核心指标,累计帮助7000余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880亿元,并推动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落地380亿元业务规模。这一机制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高效识别硬科技属性企业,也为科技金融资源的精准投放提供了依据。此外,科技金融政策还需与产业招商节奏相匹配,例如在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初期,应通过基金引导和配套服务吸引企业投资;在项目成长期,应通过信贷支持和资本市场对接助力企业扩张;在成熟期,则应通过退出机制实现资本循环,形成可持续的科技金融生态。因此,建立科技金融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实现科技金融资源与产业招商节奏的精准匹配,确保科技金融在不同发展阶段发挥最大效能。

 

3.推动国有私募股权基金与产业园区的深度联动。

 

在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正从传统的项目承载平台向资本对接平台、项目孵化平台加速转变。无锡惠山经开区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构建多元化基金矩阵,已形成涵盖市场化头部基金、产业方资本和赛道专业投手的生态体系,推动了资本与产业的深度协同。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园区对创新资源的吸附能力,也增强了资本对产业项目落地的引导作用。产业园区通过引入私募基金,不仅能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更能在投后管理、产业协同、资源对接等方面发挥平台化作用,助力项目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落地的全过程。因此,推动私募基金与产业园区的深度联动,是实现科技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4.构建信息共享与收益分配机制,提升联动效率。

 

为实现国有私募股权基金与主题产业园区的高效联动,需通过制度设计和平台建设,构建信息共享、项目协同与收益分配的机制。一方面,园区可搭建数字化平台,整合基金、企业、政策等信息资源,提升项目匹配效率。例如,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园区招商运营,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实现数据资产化与项目精准对接。另一方面,需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基金与园区在项目投资、投后管理及退出阶段的权责边界,确保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此外,还需推动退出机制的多元化,如基金份额转让、实物分配股票等,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项目的退出需求。通过上述机制建设,可有效提升私募基金与产业园区的协同效率,推动科技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优质项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5.构建分阶段金融支持体系,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资本效率。

 

科技金融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化需求,需通过精准的制度设计与资源配置,实现资本支持的高效衔接。种子期企业通常面临技术验证与市场探索的双重挑战,融资渠道相对有限。此时,科技金融应以股权投资天使基金等为主,通过风险共担机制降低早期投资风险。惠山科技金融中心通过设立星程惠开天使基金,重点支持“投早投小”,通过资本介入推动技术商业化进程。成长期企业则进入技术成熟与市场拓展的关键阶段,融资需求转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及银行信贷等多元渠道。成熟期企业则需要综合化金融服务,如并购贷款、债券融资、银团贷款等,以支持企业扩张与产业链整合。例如,惠山科创集团与交通银行无锡分行合作推出的专项并购贷款,支持集团通过市场化并购优质上市公司及后备企业,加速国有经济结构优化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由此可见,分阶段的金融支持体系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还能引导资本精准匹配企业成长节奏,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6.强化科技金融与企业孵化、加速、上市的全链条衔接。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体现在资本供给的广度与深度,更在于其与企业孵化、加速、上市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惠山科技金融中心通过股权投资、担保基金、融资路演等多样化手段,构建起涵盖天使、VC、PE、并购等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链。这一链条不仅覆盖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各个阶段,还通过投研联动机制,引导资本流向更具潜力的科技创新领域。此外,科技金融还应与企业上市路径相结合,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以无锡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为例,2025年首场并购重组项目对接交流会聚焦新“国九条”政策机遇,推动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向新提质”。惠山科创集团与交通银行无锡分行的合作也强调了通过并购贷款支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这些实践表明,科技金融应构建从“孵化—加速—上市”全链条的资本支持体系,实现资本与企业发展的无缝衔接,从而提升科技企业的整体成长效率。

 

7.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构建良性互动的企业成长生态。

 

科技金融对高成长性企业的识别与服务效率,不仅依赖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更需要政策引导的精准支持。惠山科技金融中心通过股权投资、担保基金、融资路演等手段,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500家,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支持生态链。同时,无锡市在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出通过“贷投批量联动”“投贷担保补”等机制,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持。这种政策与市场协同的模式,有助于提升科技金融对高成长性企业的识别能力和服务效率。例如,无锡市推动设立并购基金联盟,并上线并购重组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整合银行、基金、券商等多方资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并购融资服务。此外,金融监管总局试点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比例至80%,贷款期限延长至10年,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并购融资门槛。这些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协同,有助于形成科技金融与企业成长之间的良性互动生态,推动区域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笔者坚信,放眼未来,随着“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基金矩阵的进一步完善和资本引导作用的持续释放,惠山经开区有望在科技金融与产业招商的协同发展中,进一步释放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从而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一篇:招商机会“图谱”!央企战新产业布局分析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