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说城 NEWS

这个县级市,凭什么创造多个全国之最?

时间:2025-08-18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全国规模最大、链条最完整的再生铅循环产业园;

全国最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全国最大再生塑料改性颗粒生产基地……

一个资源禀赋匮乏的中部内陆县域——安徽界首市,靠什么创造出多个全国之最?

我们从一场世界级会议说起。

01

竞争力:小县城何以登上国际大舞台

今年5月,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德清县开幕,界首向全球展示了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和创新实践,引发与会中外嘉宾强烈关注。

一座小县城何以能登上国际大舞台?

界首用一条从“收破烂”起步的产业链持续升级,回答了这个问题。

20世纪70至80年代,当地人走街串巷捡废品,并将其进行加工出售,循环经济产业的萌芽从这一时期破土而出,抽枝散叶。经过数十年发展,这颗种子已经成长为大树,发展成界首的首位产业。 

目前,界首已经形成了国内链条最长、最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再生铅占全国市场的1/3,再生塑料占全国市场的1/10,每年可生产动力电池1亿只以上,全国每5只动力电池就有1只“界首造”。

2024年,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指数达196.76点,4年间增长近1倍,增速达10.5%,产值322亿元,对界首工业贡献率达75%以上。

凭借这样的经济实力,界首资源循环利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连续5年位居安徽省同类第一档,列入安徽省《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获得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市)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全国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考察团前来学习。

但一个县域不能只有一个首位产业,产业结构上的“首位与多元”,是界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辩证关系。从界首市发改委了解到,以循环经济产业为基础,界首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重点,形成了“2524”的产业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2”是两大传统产业。分别是以华铂再生资源、华鑫铅业等回收利用企业为龙头的金属冶炼加工产业;以三宝棉纺、弋尚等企业为龙头的高端纺织服装产业。

“5”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以天能、华铂等制造企业为龙头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2024年实现产值232.9亿元,居阜阳第1位;以天鸿新材料、亿普拉斯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产值达到60.8亿元,居阜阳市第2位;以冠泓塑业、鼎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2024年产值达到173.1亿元,居阜阳第1位,成功获批“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地”,列入安徽省《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云龙粮机、华创环保、迅立达电梯等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功获批“国家火炬界首粮食机械特色产业基地”;以强旺、华信等为龙头的高端绿色食品产业,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另一个“2”是两大未来产业。分别是依托新能源电池材料、铝基新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发展先进材料产业;依托界首通用机场及规划建设的通航产业园,发展低空经济产业。

“4”是四大服务业。分别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商事服务、民生服务四大优质高效服务业。

这样的产业格局,优化升级了界首县域经济产业体系,释放出发展新势能。2024年,界首市经济总量达到400.8亿元、增长6.3%,分别位居皖北县域第10位和第4位。

“‘2524’产业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支撑带动力强,呈现出蓄势突破、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积蓄界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界首市委书记祁畅说。

那么,这种良好态势得益于什么?我们从一场国际性体育赛事说起。

 

02

驱动力:“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

今年2月,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赢得了广泛赞誉。鲜为人知的是,背后还有“界首力量”的贡献——安徽珑驰量子技术有限公司。

凭借尖端量子通信技术,珑驰量子为亚冬会现场电力采集系统提供全程“无条件安全”量子加密通道保障,确保了安全性与准确性。

珑驰量子凭什么能?

靠科技创新!“我们持续推动量子安全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国家电网和其他关键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安徽珑驰量子技术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珑驰量子是界首科技创新活跃的生动缩影。“界首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释放强大驱动力。”界首市市长刘永春说。

2024年,界首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2.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皖北县市第1;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等荣誉,连续4年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2024年的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安徽省第3位、皖北第1位。

这些构筑起界首作为一个现象级科技创新城市的形象,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界首的传统观念,也引发了外界发问:界首是怎样干好创新的?

界首破题科创的第一步,是树牢创新引领发展理念,解决要不要创新的难题。

早在2018年,界首就成立了安徽第一家科技创新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任科创委主任,顶格推进、顶格部署,树牢“市委即科创委”的全域创新理念,释放出对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

“理念树牢了,就要弄清楚界首创新的核心问题,找准短板和不足,如创新主体比较少、创新周期比较长等,针对问题精准施策。”界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伟说。

首先是解决谁来干创新的问题。界首充分尊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形成“大中小”协同发展创新体系。目前,界首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数量均居皖北前列。

解决了谁来干,界首又以平台为载体,破解创新资源不足、创新空间有限的难题。

界首通过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五个一”机制: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有一定的研发投入;至少有一个在研项目;至少有一个产学研合作单位,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模式,一大批企业获得了红利。

比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研发的电池干法隔膜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年产能占全国市场10%。

目前,界首拥有国家级平台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3家,院士工作站9家,位居安徽省第一,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省级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和省级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县(市)。

更重要的是,这些创新平台汇集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成为界首创新的重要人才资源,解决了创新人才紧缺的问题。

当然,要做好创新,还离不开政府服务、金融和政策的保障。多年来,界首以真心服务坚守定力,以金融助力提供保障,以政策扶持打通渠道,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创造。

企业是创新的树苗,平台为创新提供土壤,服务为创新提供养分,人才为创新提供阳光,政策为创新提供空气,这样一套体系和有力举措涵养出界首“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的生态雨林,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活力。“进来一只旧电池,出去一只新电池”“进来两个矿泉水瓶,出去一件T恤衫”成为最佳写照。

在做好科技创新的同时,界首还着力建强高新区,以能级跃升赋能产业发展。

 

界首田营科技园。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03

承载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的示范引领

先后荣获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17块“国字号”牌子;8次位居安徽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前列;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考核评价中居首位……

一个县域内的开发区平台,为何能有如此强劲势头?

19年前的2006年,界首工业园获批为省级开发区。到2014年1月,安徽省政府批准界首工业园区更名为安徽界首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迈向2.0时代。

当时间推进到2016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复界首经济开发区更名为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启3.0时代。这是阜阳市第一家省级高新区,也是皖豫两省毗邻区域唯一的省级高新区。

多年来,界首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区发展,引导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呈现出“超乎预期、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良好势头。

在界首高新区引领下,界首已形成“159”空间布局,即1个科创城,布局科技金融发展聚集区,打造门户城市会客厅、高新产业发展动力核。

5个科技园:东城科技园,建设功能性纺织新材料和生物基可降解膜基地;田营科技园,做强铅蓄电池和锂电池产业集群;光武科技园,打造全国智能工程塑料和再生塑料生产基地;西城科技园,做优铝基新材料和新装备产业;北城科技园,培育新材料集群和废纺百亿产业园。

9个双创园:主要是指分布在乡镇的双创园区,拓展高新区发展腹地,促进全域产业梯次布局。

这样的产业空间格局,催生了1个科创城赋能5个科技园、5个科技园辐射9个双创园的良性发展格局,释放出澎湃动能。2024年,界首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达406.72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97.64%,成为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

站在新的起点上,界首高新区正在全力争创国家高新区,迈向4.0时代。这对界首意义极其重大、影响极为深远。

从界首来说,将显著提升全市创新能级,推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产业加速提档升级,实现从“区域领先”迈向“国家标杆”的关键跃升,助力界首打造安徽县域科技创新排头兵。

从阜阳来说,将增强阜阳区域协同与战略承接能力,既有利于发挥阜阳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优势,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打造样板;也有利于补齐阜阳创新资源短板,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闯新路,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做示范。

从皖北豫东地区来看,将助力打造皖北地区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不仅能有效支撑和引领皖北地区全面振兴,还将填补周边豫皖9市80多个县域无国家高新区的空白,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界首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申慧亮说。

这是界首产业起舞的平台,也是招引更多项目落户的高地,其背后是界首倾力打造的最佳营商环境。


04

磁吸力:政企连心的“双向奔赴”

今年4月,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48亿元、年产4万吨锂电池新型负极材料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一家贵州企业,为何会选择投资界首?

答案是界首持续释放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界首政策红利突出。界首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四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之地,拥有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优势,加速释放的政策红利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界首发展潜力巨大。界首地处武汉、郑州、合肥、徐州、南京等大城市的围空区,以界首为中心,500公里半径内有6500万人口,消费市场广阔,发展机遇无限。

“在全国投资,中部地区是一个好地方;在中部地区投资,界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形成豫皖鄂鲁苏五省市场覆盖。”界首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见立说。

从要素资源来看,界首发展优势明显。界首拥有人口、区位、交通、政策、农业资源等五大优势,凭借持续完善的“铁公机水”立体交通网络,正在成为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频繁、最活跃的汇聚地之一。

“我们是既看中了界首的国家战略和区位优势,也看中了界首的产业良好生态和广阔市场空间。”安徽晖阳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说。

但企业是“用脚投票”,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是否优越,同样影响着企业的选择,这也成为孙勇等企业家们的重要考量之一。

“选择落户界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界首营商环境优越。”孙勇说,“从项目落地到开工,政府部门办事效率很高,主动服务意识也很强,给予了全程陪伴。”

在界首,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是党委政府工作的“头号工程”。界首坚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推行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完善市领导包联企业机制;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界首以“政府有为”推动“企业有利”,一个又一个“界首速度”“界首温度”在业内口口相传。

“政府部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我们很安心。”“我们对界首服务很有感!”……企业家们的话语,是界首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界首打造的是发展的“强磁场”,换来的是政企连心的“双向奔赴”。

这背后,既有企业家们的长期信任与深耕坚守,也有干部队伍的专业服务与鼎力支持。

多年来,界首干部队伍在干中学、学中干,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践行“一线+闭环”工作法,打造出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界首“铁军”。

以界首高新区为例,这里聚集了一批高学历和年轻化的干部队伍,管委会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8岁。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比100%;硕士以上人员占比44%。拥有一大批既懂政策、懂产业,又懂科技、懂市场的专业人才,他们“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可以与企业家在一个频道上对话。

8月16日,来自北京、上海的知名专家,安徽省内外的企业家将相聚界首,出席2025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这场围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论坛,将有哪些精彩呈现?让我们一起期待!



上一篇:乡镇赋权:解锁县域治理的系统密码

下一篇:没有了